站内搜索:
首 页通嘉概况企业文化新闻资讯通嘉产业党委工会社会责任集团荣誉人才招聘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通嘉新闻 >
耳目一新浙中时代 召唤婺商加爱金华
时间:2013-02-25 12:35  来源:网上搜集  作者:匿名  点击:

    本刊讯 文\金华晚报首席记者 何晖 图\金华报记者 陈少华:正月初八,市委市政府召开金华市浙(婺)商回归创业创新新春恳谈会。会上,新词不断,新设想、新创意、新目标令与会者耳目一新倍感振奋。正在筹划的轻轨将升级为城市铁路;在城区的江河中蓄水打造“城市水库”;义乌将为“国家级国际贸易特区”努力等一系列全新的城市发展设想,市委书记陈一新娓娓道来,与会婺商无不为金华全新的发展蓝图而倾倒,纷纷表示要回归家乡,把握商机,助力浙中崛起。
金华赶超呈现浙中时代
    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曾概括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浙江经济发展的前一个十五年是温州时代独领风骚,第二个十五年是钱塘江时代方兴未艾,接下来,这个十五年呼唤浙中时代的带来。市委书记陈一新以此来呈现八婺大地的梦想和赶超态势。
    据介绍,2012年金华经济呈现出大步赶超的态势,全部28项主要经济指标,有20项指标增速位列全省前三,其中9项指标增速居第一位。去年,全省新增外贸出口80亿美元,我市贡献了其中的65亿美元,因此,我市外贸进出口位置从全省第六前移至第4位。“坐了多年全省经济老七位置的金华希望通过三至五年,往前挪挪位置到第五。”陈一新的风趣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人。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图为:恳谈会现场

    市委市政府对义乌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期待。据介绍,义乌市在成为国家级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一周年后,又有了新的目标:国家级国际贸易特区。为实现这个目标,义乌正从生活类产品市场向生产类产品市场转变,未来还将蝶变为文化类产品市场。到那时,义乌将真正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市场高地。届时,义乌带给大金华的推动力将十分巨大。同样被给予热切期望的是东阳文化产业的全域化发展。东阳市400多家文化企业已经贡献了东阳市税收的20%。文化企业的巨大潜力令人期待。
轻轨升格城市铁路 河道变身城市水库
    城市化是浙中时代得以实现的重要的引擎。未来金华各县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大胆设想令婺商心驰神往。
    2011年2月12日,《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中第一次提出都市区轻轨的概念,按照规划,我市将兴建浙中城市群各城市间的轻轨。正当市民们热切期待轻轨尽快落地的时候,在此次新春恳谈会上市委书记陈一新又给出了一个更令人期待的消息:市委市政府正考虑将都市区轻轨提升为城市铁路,这样不仅每小时时速可以从原来的60公里/小时提升到90公里/小时,而且审批部门从国务院下到省政府,审批难度的降低将快速工程的推进。目前正在积极争取筹划,希望该项目年内动工,尽早实现金华九县市同城化。陈一新还透露,考虑将城区的河道进行改造,将城区河段改造成一个个“城市水库”,此举不仅可以综合利用水资源,还可以为城市造景。陈一新用“浙中水乡”来描述未来。倘若设想实现,未来市民或有人行船江上,俨然是一座东方威尼斯。
    陈一新强调,对未来我们要大胆设想和科学论证。或许,大胆与科学的相辅相成正是金义都市新区得以日渐成型的基础。随着阿里巴巴、宁波银亿集团等多个大型企业集团的落户,一座“田园智城”正在拔节生长。
在外开枝散叶 回乡握指成拳
    新疆浙江商会会长葛永品说,过去回家都能够直观的感觉到家乡的变化,但是从数据上还是第一次客观看到了家乡的巨变。听了市领导、有关部门的介绍,很振奋。家乡创业机会很多,时不我待,稍纵即逝。
    婺商,上海檀溪集团董事长王向东说,之所以将企业的名字称作“檀溪”就是因为家乡浦江檀溪是自己的出生地。尽管在上海,宁夏等地檀溪集团已经有不小的发展平台,但是怀着在外赚钱回乡创业的想法,他还是将几个原定于在外省发展的项目落户到家乡。
    浙江欧意电气集团是一家从义乌走出去的企业,在广东发展成为一家行业前十强的企业。该集团董事长方志明说,婺商跳出浙江做大做强,有了品牌有了资金积累、开阔了视野,回乡创业才有更坚实的基础更高的平台。
    深圳金华商会会长童星桦认为,婺商在外创业是开枝散叶的过程,如今,家乡建设日新月异,召唤婺商回归助力,回到深圳要将家乡的政策宣讲给婺商,抱团回归。这是一个握指成拳的过程。
    不仅是在外的婺商,外地在金华创业的温商、台商等群体也对第二故乡金华的发展机遇所吸引。金华市温州总商会会长姜永忠说,温州商会将联合上市公司、国内外实力企业在金义都市新区共同投资数十亿元打造一个为新区增光添彩的项目。在金华有近三十万温商,背后还有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侨,他们都把金华作为第二故乡,愿为金华的发展贡献力量。
回家的路,长吗远吗?
    《回家》,这是恳谈会上播放的电视专题片的名字。婺商回归金华的确是一次回家之旅。“市委市政府和家乡父老已经敞开胸怀,但回家的路,长吗远吗?”一位在外地过年的婺商在微信上给记者留言。这或许是在座的三十几位婺商以及没有到会的近四十万域外婺商共同的心声。
    去年下半年,本报组织“婺商回归浙中崛起”大型采访活动,形成数万公里,采访分布在十多个省市的四十多位婺商,他们都有回归的意向,而且有不少还有明确的项目。但是,能够落地的项目却并不多。
    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完成浙(婺)商回归项目243个,到位资金118亿元,是2011年的2倍多。 显然,从数据看,回乡落地似乎并不难。那么婺商回家的门槛究竟在哪里?
    金义都市新区的数据显示:去年落地的24个项目总投资达到400多亿元,平均单个投资额超过13亿元。另外,阿里巴巴集团投资的“中国·金义电子商务新城”投资达到150亿元。从投资领域来分析,大多是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国家鼓励发展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反观,部分婺商提出的部分回归项目,存在投资强度偏低、产业层次较低、税收贡献较低的问题。在万马奔腾数十万回归婺商、浙商的竞争下,这些项目的竞争力将较弱,要落地显然不容易。
    不仅是回归的浙商、婺商,还有国内知名的大连万达、百联、蒙牛、伊利、中石油等大型企业集团纷纷落户金华,与这些巨人型的企业集团同台竞技,回归婺商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创新。
    有关人士认为,婺商回归,在政策、在基础条件上没有任何障碍和问题,关键是要在“新”上做文章,让真正能够提升家乡产业层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项目和智力资源集聚金华,不仅婺商可以借此实现转型升级,金华也将实现城市竞争模式的升级换代。
    市委书记陈一新希望,婺商以中国500强企业为标杆,以诚信拓市场、以质量求发展、以品牌树形象,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抓住当前家乡赶超发展的历史机遇,情系家乡、回报桑梓,把项目带回来,把资金带回家,与家乡人民携手共创赶超发展、浙中崛起的新时代。
婺商们的金华机会
    六大战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金义都市新区建设、东阳文化产业全域化发展、工业大平台优化提升、市区重点建设与赶超发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两大工程:浙中崛起千亿投资系列工程、浙(婺)商回归千亿投资系列工程。

(责任编辑:admin)
MORE >通嘉产业
友情链接:
贵宾专线 联系方式     tel:0991-5830900 5820601 copyright:@ 2018-2021 通嘉集团 新公网安备 65010302000137号

新ICP备10002300号-3